老子他说: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老子他说: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沃唐卡”官网全站导航|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佛像总集·佛像绘制参考|←此处图册可供参考学习

|古代唐卡图册|←古代唐卡藏品复制定制可参考这里

|唐卡寄卖|←画师唐卡直卖的唐卡可参考这里

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入门级–精品级–珍藏级–收藏级–艺术级

“沃唐卡”评定为“收藏级–艺术级”的唐卡具有收藏和艺术升值潜力价值

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市面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藏密真言·心咒密咒|←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藏密坛城·曼茶罗|←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嘎乌盒·吊坠小唐卡|←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已结缘·可参考定制|←此处唐卡可参考后定制

|待结缘·可恭请唐卡|←此处唐卡可恭请结缘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是老子又说的另一个原则,“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就是悭吝,后来把“吝”、“啬”两字放在一起,成为一个词汇——吝啬。其实吝是吝,啬是啬,这两个字应该分开。“啬”是艰啬(涩)的意思,有“贪而不施”及“不妄费”的意思。古之解说,“凡贪而不施谓之乱,或谓之啬”又《韩非子?解老》中说,“少费谓之啬”,“少费”或是“不妄费”,也相当于现代说的“不浪费”。“悭吝”是应该付出而不付出,“啬”则是俭省。近几年来,一些学生们似乎也在恢复用古语了,对于不肯拿钱出来请客的同学,也讥评他说:他好吝啬啊!

谁最悭吝

曾有人编过一则关于悭吝的笑话说,有一个人,因为非常悭吝,绰号叫“一国吝”,表示全国以他最为悭吝。后来另有一个人,比他更促吝,并且自己号称“天下吝”,以表示全世界以他的悭吝为第一,可以列入专载世界第一的金氏纪录。有一次,“一国吝”要去拜访“天下吝”,以较量一下两人的“吝功”,到底是谁的高。当“天下吝”知道这个讯息后,决定给“一国吝”一个“缘悭一面”,连一面之缘也悭吝不给,但又不愿结“一国吝”尝到他的闭门羹,于是就交给自己的太太接待。当然,“天下吝”的太太也是一位悭吝婆,当“一国吝”到的时候,但见家徒四壁,房子里除了空气,什么也没有。悭吝婆便指着墙上画的一张椅子对客人说:“请坐!”这位“一国吝”,也就靠着那画有椅子的墙,算是坐下来和悭吝婆聊天。

两人从上午一直说到傍晚。这时候悭吝婆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她的“吝功”到底稍差半级,饿得实在忍不住了,不自觉地问一句:“你吃过饭了吗?”这时“一国吝”心中大喜,连忙说:“还没有呀!我正等待主人的热情款待哩!”悭吝婆再也无法推辞,无可奈何,只好用手一比,比成一个汤碗一样大的圆圈,送过去说:“请吃饼吧!”“一国吝”也就比一个同样大的圆圈,做成接饼的样子,迅速地一口把饼吃了。谈到上灯以后,告辞而去。“天下吝”回来后,问起来客的情形,悭吝婆非常得意地做了详细报告,不料她的话刚一说完,“天下吝”就打了妻子一个耳光,并且骂道:“请吃饭就请,比得像酱油碟子一样大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比得汤碗那么大呢?”

这个笑话是讲“吝”。“啬”是对自己俭省,但是对朋友会很慷慨。所以对自己刻薄对人宽厚为“啬”,对自己宽度对别人刻薄则为“吝”,必须清楚这二者的不同。

节省精气神的消耗

“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节省,说话也要节省,废话少说,乃至不说。不做浪费的事,集中意志做正当的事,这是对精神的节省,对生命的节省。一个人修道,欲求长生不老,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浪费生命,少说废话,少做不必做的事,办事干净利落,简单明了。“事天”则包括宗教的活动,信宗教的人,宗教活动也要节省,不要浪费。古代宗教活动的花样也多得很,信宗教的人参加布方、拜斗等等,各种方法,忙得不得了。这都不对,应该节省自己的生命、精神,所以道家老子的秘诀就是“啬”。老子之所以谓老子,据说他活了几千年不死,就是靠这个“啬”字来的。

道家与佛家的差别在哪里?我个人的看法是:佛家一上手就是“空”,就布施;道家入手就是“啬”,就是节吝,以养精喜气为主。如果勉强做一个比较宗教的研究,道家所走的这个“啬”字的修持路线,相当于佛家小乘道的路线,罗汉道就是相当于这个路线;大乘的菩萨则是走空与布施的路线。但老子自己不是以“啬”为最高层次的修持,而他在上经第七章所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主张,等于佛法的大乘道,那是布施。但是后世的道家专门注重老子所说的这个“啬”字,所以说话也不敢讲,而认为“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所以学道的人不说话,连点头打招呼都认为是浪费。

佛家也有类似的情形,如唐明皇时代的懒残禅师,又懒及残,懒得不得了,连饭都不做,只拿别人的残羹剩饭吃。他在南岳的时候,不知在哪里捡回别人失落的一个山薯,就在烧来取暖的牛粪火堆中烤熟果腹。当时住在寺中的李泌与他有一段因缘。李泌又是道家,又是佛家学禅,但未出家,历史上说他“生有仙骨”,因为他走路时骨节会发出声音,清脆而轻松。他后来被封为邺侯,曾帮助唐肃宗平定了天下,经常和皇帝一起玩。他年轻时在南岳读书,半夜听到一个和尚在唱念,认为这个唱念的是谪仙之流,是从天上下来的神仙,是佛家所说的再来人。于是循声去找寻,有和尚告诉他,就是被全守人看不起的那个懒残。

李泌前往,看见他在用牛粪烧的火堆中煨山薯吃,就向懒残跪下来求道,比张良之对黄石公纳履更加恭敬。懒残冻得鼻涕流得很长,照偎他的山薯,也不理跪着的李泌。懒残的山著吃了一半,这才回头看到李泌,将手中吃剩的山薯交给李泌吃下,李泌接来一口就把山薯吃了。然后懒残对李泌说,将来你可以当二十年的太平宰相。李泌曾先后做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官,但他屡仕屡隐。

后来皇帝听了李泌的报告,派人到南岳请懒残入京师,当面向他学道。他拒绝不去,最后皇帝下了一道最严厉的命令,征召他去。这是第三次派人去,被派去的当然是一位大员,在他心目中,以为懒残一定是一位头戴金冠、身披袈裟的大和尚。不料见面以后,才知道是如此一位一身破烂的脏和尚,心里不免轻视懒残,于是说:“师父,把鼻涕擦一下好吗?”这句话惹火了懒残,他回答道:“我哪有这许多闲工夫,为你们这些俗人擦鼻涕!”他要做工夫,忙得很。他的文学也很好,有名的懒残歌——“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常流……”文学的境界太高了。这里暂且不谈文学。

像懒残这个样子,完全是罗汉境界,啬到没有工夫为俗人擦鼻涕的程度,这才是真正的啬。

简化及善行积德的重要

“夫唯啬,是谓早服”,老子说,因为唯有真正能够啬,节省精神,节省生命,真正不浪费精神与生命,才叫做“早服”。至于什么是“早服”呢?一两千年以来,注解老子的人有几百家,各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现在有人把“服”字说成“衣服”的“服”,难道“早服”是外国人说的早晨起床时所穿的晨袍吗?当然不是。我的看法,“服”就是“服食”的“服”,现代的人吃药也叫做“服药”,道家的修持方法之一叫做“服气”。所以因为啬,节省了精神、生命,就早早地将自己的生命功能保持住,如后世道家所说的,“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就是精、气、神到里面来,服用就是吃下去。后来叫做服丹药,精气神化成了“金丹”吃下去。

这一章,实际上是对上经第九、十两章的引申、注解。第九、十两章,提过一个名称——“玄德”。

“玄德”是形而上的体,道体的原理,而这里的“重积德”,是在运用上讲道的用,讲做人处世运用上的道理。

我们先要注意一点,后世将“道”与“德”连在一起,成为“道德”,而在做人处世时,一想到道德,几乎什么都不敢动,连口水都不敢乱吐,把种种约束称为道德。但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古人的“德”字,是与“得”字同样的意义。“德者得也”,在研究上经时,已经解说过,就是成果,万事应先考虑其后果的重要性。凡是说一句话,做任何一件事情,在做以前,先考虑将会发生如何的后果,并不是完全偏重于行为上的至善。一个人的行为,的确应该做到至善,但是在记载的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上,并不是完全走向“至善”这一方面的。

他说能够“重积德则无不克”,做起事来,无往而不利。“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因为做事为人无往而不利,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找不到究竟的原因。例如时代的趋势,看来样样都好,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好?找不到究竟的原因。凡是找不出原因的事,通常会令人产生两种观念,一种是觉得神秘不可知,一种是觉得很阴险,使人无法了解。实际上都不是,而是圆的,都可知,不是不可知,也不是阴险,是很明白的。道理在于“啬”,也就是简化,不要加什么上去,我们可以用儒家的一个思想做参考,就更容易明白了。

孔子在《论语》上就说过,季文子这个人遇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听了后说道:“再,斯可矣。”有的人解说,三思不够,孔子说还要再想一次,要四次思考。这一种解释并不一定对,遇事思考过度,三思而后行,容易犯错误。因为天地间间的事,只有正反两面,善与恶,是或非,倘再多做思考,则发生了对也不对,不对又对,这其间无法定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所以过分的思考,就不合“啬”的道理,这是我的解释。一件事到手,不能大意,要多思考一下,正反面经过思考后,就要有下决心的勇气;否则,越想下去,就越缺乏下决心的勇气。所以,本来可以知其极的,因为思考太多,不能“啬”,结果就“莫知其极”了。

啬的真正精神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一般人看不出“莫知其极”的道理在哪里,认为就可以有国,有地区,有土地,有资产。在老子的时代,对于所谓的“国”,并不代表现代观念中的国家,而是代表了资产,也包括了精神智慧等形而上的资产。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这个“国之母”,就是生生不已最原始的根源,在形而上就是道,在形而下的起用就是简,这样才可以长久。所以,不但想求长生不老之道应该如此,处人处世,也应该注意简约。现在大家风靡的学道,学静坐,学瑜伽,学禅,都是想求长生不老;又求神秘,求神通,搞了许多麻烦的方法,永远也搞不好,就是因为搞得太复杂了,不知道“啬”的原则。如果知道这种原则,“有国之母”基本上就是“简”。

这一章的基本精神就是“啬”,上面已经讨论过,道家、佛家、儒家三家的精神不同。后世的道家或道教往往根据《老子》的这一章,始终犯了一个毛病——神秘,舍不得传人,恐怕泄露天机。而且“六耳不同传”,六个耳朵,就是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传道了。就算在两人相传时,还要附耳恭听,把耳朵靠到传道人的嘴边,变得神秘化。这就是受了《老子》这一章的影响,没有把“啬”的精神全盘理解清楚的原故。

下面讲做人处世的道理与修道的关系,都连接在这个大原则之下:“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先说文字方面,现在有人写成“深根固蒂”,这个“蒂”字是错误的,“柢”也就是根的意思,根的尖端叫做“柢”。

为人处事,乃至于修道,“深根固柢”是基本上的要求。以道家修道的方法而言,上经第十章中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十六章说:“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甚至于到了呼吸停止的胎息了。在佛家来说,这个情形是到达三禅与四禅的境界;道家则是到达了“深根固柢”,也叫做“胎息”。胎儿在母胎中不是用鼻子呼吸,是用肚脐呼吸的,也叫做“内息”,就是内呼吸。修持的人做内呼吸时,鼻孔及皮肤的呼吸就会渐渐停止。

佛家天台宗修数息观,数了几千次,一直在数。我问他们是在学会计,还是学统计,还是在做生意?数息只是第一步,将外驰的心念收回来,不打妄想,归于宁静的一个方法。待宁静后,就不需再数下去了,如果再数下去,又变成繁忙了。一数二随,心良相依,心念跟着呼吸为随,再慢慢进入第三步,呼吸心念静止,就到达止的境界。此时,鼻孔的呼吸可以暂停,而停的时间长短,又因工夫的深浅而不同。

假如鼻息能停止到一个小时以上,大概掉到水里淹不死了,遇到烈火也不大容易烧过来,因为这时身体的气与光放射出去,可以到达手臂伸出去的长度范围,而挡住了火的力量。这是一种合乎科学原理的现象,不是什么神秘的事。

这一章老子首先说明“治人事天”的道理,“治人”就是做人处世;“事天”就是修道。这个天并不是宗教的天,也不是自然科学中物理方面的天,而是哲学上抽象观念的天,代表了道体,是本体的作用。

在“治人事天”上做到了“深根固柢”,自然可以返老还童,“长生久视”。

什么是长生久视

“长生久视”,又是一个大问题,是几千年来讨论纷争,一个解决不了的道家问题。例如“祛病”是道家的工夫,起码少病或无病,绝对健康,“延年”是活得更长久。而道家标榜的“长生不死”,这个不死的观念有问题。死是要死,可以活得长久一点,或者活上千把年也许可能。

但正统的道家,像老子,很少说“不死”这两个字。老子曾经说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生死的机会相等,两者都是十分之三,是平等的,不生不死也是十分之三的机会,要看各人自己的修养。他并没有提出不死的道理来,他只说可以长生,活得久。但久到什么程度?后来的道家则说可以“与天地同体,日月同寿”。

世界上很多宗教,许多哲学、科学,也都追求生命的根源,但所有的宗教,哲学与科学,都不敢说现有的生命可以延续不死。所有的宗教,都劝人不怕死,早一点脱离这痛苦的人世,到那个宗教的天堂去;人要在死后,才可以得永生。

只有中国文化的道家,提出一个口号,不需要经过死亡这个阶段,现有的生命,即可“长生久视”。不管是不是能成为事实,只有中华民族叫的口号有如此大胆,敢说现在自己的生命,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生命可经由自己维持长久。所以叫做“长生不老”之道,或“长生不老”之术。

而老子的讲法,为“长生久视之道”。要注意“久视”两个字,我们的眼睛是不能久视的,每个人的眼睛也许看了一两秒钟,就要眨两三次,不能久视。真修道的人,眼睛的神光不变不退,就可以久视,乃至可以透视,这时对于维持自己的生命,就有点可能了。

根据道家的思想学说,比老子更早的黄帝所著的《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又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姑且以自然科学的物理现象来解说,一个人的心近似发电厂,而要用电时,则必须有插座,而人的眼目则等于是插座。佛家的《楞严经》所说的明心见性,其中提到“见”,由眼睛的“见”,说到理性的“见”,“见”是个实际的东西。人到夜里疲倦想睡,眼睛就先闭上,先要眼睛入睡,脑筋才能入睡,如果眼睛不先入睡,脑筋就无法人睡。人死也是眼光先落地看不见,眼神先散,瞳孔放大在先。

所谓“长生久视之道”,从来道家的解释“久视”就是内视,等于佛家修行的观想,道家叫做“内照形躯”。所以“长生久视之道”就是精神永远明亮,就是见道。久了以后,因功力到了“深根固柢”,神光返照,内脏活动,甚至血液流动的情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时,就会知道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乃至知道毛病的程度,自己克服不了,大约什么时间可以结束,到时候就丢了这个身体走了。

因此就要知道,在工夫上如何达到“久视”才能长生,能够长生,才能到达“深根固柢”,这个生命就在自己手中控制了。

至于说为人处世的“深根固柢”,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草率,不要任性,不要冲动,不妨慢半拍,慢一拍,必须要慎重。对一件事情,知道动因,就要考虑后果,就会“深根固柢”,以后才能“长生久视”,永远存在,永远看得见,才能长久。

老子他说(全文·目录)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一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八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九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一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二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三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四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五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六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七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八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十九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一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二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三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四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五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六章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七章 无为而无不为的道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八十章 小邦寡民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老子他说:老子·道德经·全文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各类经文咒文及书籍索引|←经文咒文书籍查询点这

|唐卡文献资料索引|←唐卡文献资料查询点这

|唐卡造型资料索引|←唐卡造型形象资料查询点这

|沃唐卡分仓索引|←根据“沃唐卡”前3位编码查询点这

|唐卡线稿图册|←唐卡定制的白描线稿可参考这里

|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可参考这里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留言唐卡编码以及您接收邮件的电子邮箱地址,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0)
上一篇 2023-02-01 10:47
下一篇 2023-02-01 10:48

相关推荐

唐卡预定·唐卡定制·唐卡设计·唐卡艺术品投资可联系微信(wechat)号:MasterQ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