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入门级–精品级–珍藏级–收藏级–艺术级
“沃唐卡”评定为“收藏级–艺术级”的唐卡具有收藏和艺术升值潜力价值
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市面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苯教,俗称黑教,又称“本波教”, 因以“十”雍宗图符为教徽,亦称雍宗苯教。相传约于公元前五世纪由古象雄王子辛饶•米沃且创建。苯教应当是区别于佛教的称谓。佛教没有传入藏区以前,人们把施行各种仪规和念诵咒语等以使其发挥诅咒作用的人称为苯波,而对这些活动则叫做“苯”。
一、苯教的缘起及形成
苯教是植根于蕃域高原原始公社时期的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的亦称之为原始苯教。它起源于原始先民对天地、山水、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变化和存在有着不可思议的神秘感,对于天灾,瘟疫、风雨、雷电等等现象不可理解,于是对自然物产生了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地方区域性的宗教信仰。
苯教的发祥地是象雄,即今以阿里为核心的广大地区。苯教始祖辛饶•米沃且即出生于象雄魏摩隆仁。“象雄”一词在象雄语中意为鹏地,即大鹏鸟所居之地,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就产生过极高的远古文明,史称古象雄文明。并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象雄文,亦称雍宗苯教神文。古象雄部曾统一了号称十八万户部落的十八国。建立起了威震中亚的古象雄王国,并经历了有影响的十八代象雄王朝。古时的象雄王国一度曾成为整个藏族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和宗教王国。其势力和影响遍及中亚、西亚、南亚、西伯利亚、中原汉地。
在辛饶•米沃且之前,象雄存在着各种原始崇拜仪式,象雄人早期尊大鹏为图腾,随后出现“仲”。即口传历史故事的说书人、道过去者。嗣后出现了“迪鸟”卜巫,即占卜未来者。继而出现“苯教”,即诵经祭神,为现世人除障者。而辛饶•米沃且统一了这些原始的“苯教”。辛饶•米沃且在世时,把祭魔苯波称魔苯,把祭赞苯波称赞苯,魔苯和赞苯大约在辛饶•米沃且出世以前的几百年间就己产生了。类似的称呼那时就已形成,他们都有用生灵的血祭祀的习俗。而辛饶•米沃且则反对原始苯教仪式中这种杀牲血祭。甚至用活人祭祀等劣习,他用生灵的摹仿物来代替,创造了彩线花盆祭扫的习俗。由此可以断定通常所指的苯教,其主体就是辛饶•米沃且对已有苯教作了改革,对以往没有的予以创新而形成的永恒苯,即系统苯教。
关于苯教的起源还有一说源自波斯。根据史书记载,苯教自波斯沃莫隆仁传及印度、汉地、象雄(今阿里)和藏地。苯教兴盛的象雄地区与古代波斯相毗邻,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这样一些世界性的宗教自然能波及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区。从苯教的一些传说性的记述可以看出,苯教与古代波斯的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亦称祆教,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三世纪至七世纪波斯萨珊王朝曾奉为国教。它的经典《伽泰》中说:“善”与“恶”原是孪生的两神,善神阿胡拉•玛兹达是光明、生命、创造、善干、美德,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恶神(亦称为恶魔王)安格拉•曼纽是人格化的黑暗、死亡、破坏、谎言和恶行等一切罪恶的渊薮。琐罗亚斯德教在哲学上的二元论与苯教一样。兴起于三世纪波斯的摩尼教,三世纪至十五世纪一直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同样认为存在着光明与黑暗两个对立的王国以及净空、妙风、明力、妙水、妙火和浓雾、熄火、恶风、毒水、暗气等相对的五种元素。
应该说,苯教在形成中包含着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内容,它接受了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苯教崇信的九级雍宗神山——岗底斯,神湖——玛旁雍错。据印度湿婆教的传说,把冈底斯山喻为父,把玛旁雍措喻为母,而山上的积雪则是他们性交时流出的精液,这些即是受印度湿婆教性力学说的影响。苯教也受汉地虎、龟、朱雀和青龙学说的影响。
这种已体系化的苯教,于公元前四世纪东传吐蕃等部。开始了在广大藏区和周边区域长达两千多年的流播历史,从吐蕃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王到拉托脱日聂赞王凡二十七代,均由“苯”教巫师护持国政。其影响遍及整个雪域高原和周边地域,成为世界远古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神秘文化。
二、苯教的信仰特征和创世说
苯教继承了藏族远古原始宗教的基本信仰,早期主要崇拜天、地、山川、水、火、雪山、土石、草木、日月、星宿、雷电、冰雹、禽兽、生灵等自然物,事原羝为大神;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氏族社会的嬗变演释,对守护神和神灵的崇拜逐渐成为主要的信仰,并崇尚念咒、驱鬼、占卜、禳袯、重鬼右巫等仪式。
早期原始苯教十分重视祭祀,并用上千数动物做祭祀时的牺牲;“血祭”,亦称为“红祭”,特别是以“人牲”来献祭称为“大红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习俗的演变,血祭日渐淡薄,烟祭日益兴起,以致长盛不衰,并一直沿袭至今。烟祭,藏语叫“桑”,宗教界和学术界则称为“煨桑”。
苯教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为十分注重丧葬仪式,且保持着远古以石为棺,以石为墓的葬俗形式。
苯教的创世传说强调世界(包括神、人、魔的世界)产生于5种本原物质。世界是由一个或几个巨大的卵演变来的。卵,是从混饨中变化而来的。同时苯教强调神和人类的共同起源,人和神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其创世传说描绘了一幅天神、人类、动物、生灵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宇宙世界图形,
苯教把宇宙分为三个境界,即三界说:天上住着天神六兄弟和他们的眷属,天神是“什巴”,中间一层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人间的统治者——赞普则是天神的儿子。而地下和地表这一层住着各种各样的精灵、魔怪和龙,守护着地面、地下的资源和财富。这是苯教教义建立的基础。苯教创世传说的一些内容在9世纪的敦煌古藏文文书中就有表述。可见其起源很早,其主要体系当形成于吐蕃王朝建立之前。
三、苯教信仰的主要神灵
苯教信仰的神灵可分为原始神灵和苯教神灵两大类:
1. 原始宗教神灵
赞神(天神)、年神(山神)、鲁神(水神)
三大神都是藏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他们分别住于天界、地界和水中。是藏区三界守护神。在苯教产生之后,又都加入苯教之神灵家族,成为苯教的主要神灵。这说明苯教文化是藏族远古原始文化的延续和承传。作为原始形态的赞神、年神、龙神的基本特点见于苯教根本经典《十万龙经》等。
土主、家神、灶神、帐篷神
土主,具有鲁神和年神的双重特点。此类神祗分管着一段地面的山和山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守护着地下的宝藏;保护部落及家庭平安、人畜兴旺;在有些场合下还充当战神和财神的职能角色。
家神,家神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家庭平安、发财致富。在有些场合下还充当战神和财神的角色。
灶神,主要职责都于厨房的事有关,与做饭、火有关。在苯教著作中被认为是现实世界的国王巴桑奔波赤与曲坚木杰莫所生的第七女恰则杰莫,它是财神和母牛女神,又是马神、牦牛神、羊神、山羊神、门神等神之母。
帐篷神,基本特征与家神相仿。但由于帐篷的特殊形制,帐篷神与灶神更为接近。
阳神.战神
是同时存在于一人体内的两个保护神。阳神类似灵魂;战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附于人体的战神,它是保护具体个人的。一个人体可能附着一个或多个战神。一种是部落的保护神。这种自身有神,自身多神的信仰观仍以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原始泛神论思想为其思想基础,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
其它神祗造型
珠姆朗玛五姊株妹女山神、岗底斯山神、青海阿尼玛卿大神、土著十二山神、嘉绒墨尔多山神
2、苯教神祗
苯教最初四尊神祗
萨智艾桑、辛拉俄格尔、桑波奔赤、辛饶•米沃且,他们是苯教最早的神,除辛饶•米沃且为尊称的现实人物外,其余三尊神皆为神灵,都源于南喀东丹却松国王的五种本原物质。
以最初四尊神为基础,产生了苯教神祗体系,同时也奠定了苯教教义的基本内容,诸如光明与黑暗,慈善与邪恶的二无思考等。
塞喀五神:
贝塞恩巴、拉都托巴、卓却卡迥、格措、金刚撅(降魔撅)这五位神都属灵人恐怖护法神型。
贝塞恩巴、拉都托巴、卓却卡迥三神同时是九女神三首大姐南希贡杰的丈夫,因而这三位神实际上是化为一体的凶神。这或许是藏族先民一妻多夫制生活的反映。
格措,又叫格措顿都桑蛙周钦。传说也以牦牛的形体从天降生德色山,渐次成为苯教诸神的督护神,他多头多手是降妖伏魔最厉害的凶神,他的前面还有许多神(山神)。
金刚撅神,也是塞喀中的重要神祗,很可能是佛教传入藏土后,苯教借用了这一名称。这种佛教传入后塑造的新神或依据原始宗教重新整理的神还很多,如藏区九神山。
天神、曜神、箭神
天神的出现,或许是在阶级社会以后,它不同于早期的赞神。
曜神,其数有多少各说不一,有说7个的,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加太阳、月亮;有说十个的,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加罗猴头、罗猴尾、日、月、彗星;有说十二个的,即八阳曜加四阴曜。
箭神,为结婚仪式上所供三支箭:一白箭翼神箭,为五位神主依托处,婚使带来聘礼的一个组成部份;一双重环纹生命箭,是男子的象征,新郎的箭;另一金箭代表父亲送给女儿的礼物。
箭神还是福运的象征物,每个藏族人家几乎都要供一支九节神箭,称“央达”供在家神旁,箭神在家庭中所具有的这种特殊象征,源流十分久远,早至原始宗教时期已成习俗。
四、苯教派别及发展分期
据善慧法日《善说一切宗教源流及教义晶境史》大致可以将苯教分成三个发展分期:笃本时期、恰本时期和觉本时期。
(一)、笃本时期
“笃本”意为诵现本,即指本地产生的原始苯教。据传在卫(前藏)翕雪地方,有一个叫汝辛的人,是一个苯教大巫师,他宣称能通鬼神,并且精通祭祀、禳袯、遣送、役使鬼神的法术,能“上祀天神,下镇鬼怪,中兴人宅。”认为有地方神、家神、战神、舅神等诸神祗存在,人死可为鬼神、鬼神殁灭可转而为人,故而承认有前世后世。他把过去苯教的种种巫术加以总结,并设法把各地的苯教徒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派别,叫笃苯教,又称苯教黑派。有点粗浅的教义。
(二)、恰本时期
“恰本”意为游走本,指自外域流传来的苯教,据说在第六世藏王赤德赞普时,吐蕃地区的苯教徒无法超荐镇慑凶煞,特意从克什米尔、勃律、象雄三地请来三位法力超群的苯教徒,其中一人能骑于鼓上遨游虚空,开取秘藏,以鸟羽截铁;一人以色线、神言、活血等做占卜,以决福祸休咎;一人则善为死者除煞,镇庄严历,精通各种超荐亡灵之术。——这三位外来的苯教巫师还带来了一套外域苯教的教义,据说恰本是将大食(波斯)地方传入藏土的外道大自在天派之见地与原来藏土的苯教见地相融合,而创立了恰本,史称黑苯教,藏语称“囊辛”。恰苯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出现了代替神灵说话.与神鬼打交道。并脱离体力劳动的职业巫师(或称咒师);二是出现了祖先崇拜;三是在其发展的后期逐渐从原始宗教演变为人为宗教,成为为吐蕃统治服务的工具;四是苯教巫师内部开始有了一定的分工。在《西藏王巨记》等一些藏文史籍中将这些巫师分为“天本波”、“地苯波”、“神苯波”和“大苯波”,“天苯波”一般主持祭天仪式,“地苯波”主要主持葬礼仪式,“神苯波”和“大苯波”则与盟誓仪式有关。”
(三)、觉本时期
“觉本”意为翻译本,指佛教传入藏土后,佛本在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苯教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而演变成的派别特征。因佛教传入藏地,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而苯教尚无系统典籍经论,不能同佛教抗衡,所以也十分重视经典的译著。主要是翻译一些佛经,以至于把一些佛经改头换面,充认苯教典籍。
这一苯教流派又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前期觉本派 (公元7世纪中叶) ,是一个叫青裙班智达的创立的,以所谓“伏藏”而闻名,(伏藏 ,指藏族苯教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等到有再传条件时重新发掘出来的经典。从内容来分,有经文伏藏和圣物伏藏两种)。也有个别苯教徒把一些翻译经典埋藏起来,伪称是古代苯教宝藏。借以抬高苯教的声望。
中期觉本派 (公元8世纪——9世纪) ,中期觉本派以”掘藏”亦称《苯藏法》传世;起自甲哇强曲,他本人先学佛法,后改学苯教,便将一部分佛经改为苯教经典流派,或将他译的经书私藏起来,作为“伏藏”后挖出传世。称《本藏法》。
后期觉本派 (公元10世纪后) ,兴于朗达玛灭佛以后。以将大量佛经改为苯经。别创名称并加入许多苯教的说法,使其融合为一套较完备的苯教经典。后来也以“伏藏”方式流传民间。当时有个后藏地方人辛古鲁伽在前藏苯教圣地达域卓拉,将大量佛经改为本经,如将《般若十万颂》改为《康勤》,《般若二万五千颂》改为《康穹》、《瑜珈师地论》的《决择分》改为《本经》,五部《大陀罗尼》改为《白、黑龙经》等等。他所篡改的佛经,别创名称,并加入许多苯教的说法,使其融合为一套较完备的苯教经典。后来也以“伏藏”方式流传民间。这三期的觉本派,又被称为苯教“白派”或“黑本派”。后期觉苯派兴于朗达玛灭佛以后。白本和黑本的分法不尽相同,也有人将最初的苯教称“黑本”,佛本兼而有之者称“花本”,后期彻底佛教化了的称“白本”,苯教的不断变化与藏族社会发展是相一致的。
五、苯教与佛教的交相发展
作为苯教祖师辛饶•米沃且在本土原始宗教基础上所创建的苯教或雍宗苯教,在纪元前后东传吐蕃等地,开始了在整个藏区长达2000多年的流播历史。就是在6世纪初佛教正式传入雪域藏地后的5个多世纪中,也仍然以其根深蒂固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优势从未放弃与外来佛教抗争的努力。直至与佛教相互融合,形成佛教本土化、苯教佛教化,或完全演变为与佛教并驾齐驱的民间俗信文化信仰在雪域藏地广为流播。
(一)、苯教前弘期(辛饶•米沃且始创——止贡赞普灭苯)
苯教史家将苯教的始创到止贡赞普灭苯叫做苯教的“前弘期”。从辛饶•米沃且始创苯教,到吐蕃第八代赞普王止贡赞普时期遭到了严重迫害。据苯教史籍《札羌》、《苯教志》等记载,由于苯教徒在王室的权力构成了对王权的威胁,赞普王驱逐了苯教徒,毁灭了苯教,这是苯教史上的第一次法难。在此期间,苯教的主要内容仅限于一些祈福消灾、拔祛邪恶的原始仪式。
(二)、苯教中弘期(止贡赞普灭苯——墀松德赞灭苯)
1、松赞干布时期
止贡赞普卒后,苯教又有所发展。至7世纪的吐蕃王统第三十二代赞普王松赞干布时期,苯教一直是象雄和吐蕃唯一的宗教。
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建立了藏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吐蕃王朝。吐蕃王朝初期,为了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统治,提高和强化自己的神——“天神之子”赞普的地位,一改过去崇本而转为支持佛教、崇信佛法,并以观音菩萨化身自居。松赞干布借助于宗教来提升、神化、塑造、完善自己的形象,以维护自已的统治,这不仅是松赞干布的需要,也是整个吐蕃王朝统治集团的需要。佛教的偶像崇拜和神权至上的思想对刚刚建立统一政权的吐蕃王室犹如春风拂面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之吐蕃王朝时期实行对外全方位的开放广纳的开明政策,为佛教的输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古老的苯教文化系统本身已不能适应飞跃发展的强大的吐蕃王朝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需要。七世纪时,顺应历史的发展,藏族社会自然地选择了佛教作为新的精神支柱,佛教的教义和神灵家族随之涌入藏地,并伴随着偶像、灵物、寺院建筑、僧人、经籍、雕塑、绘画。
但世世代代信仰本土苯教的臣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固有的思想意识形态阵地。外域人为佛教的传入,必然导至本土苯教的抵制和反对,故此,松赞干布在修建大昭寺时就曾出现“昼日所筑,入夜悉为魔鬼摧毁,不见余痕”的情况。即为苯教徒捣毁。作为藏王的松赞干布只好在大昭寺四门上画“十”雍宗图符以娱苯教徒,画方格以娱平民。松赞干布去世后,苯教徒噶氏专权,禁止佛教传播,禁止翻译佛经典籍,外地的佛教僧人遭到放遂。
2、墀松德赞时期
墀松德赞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采取了兴佛抑苯的政策。为了制服苯教徒,从印度请来菩提萨垂和莲花生,莲花生和寂护来到吐蕃传教,建桑耶寺,翻译佛典,剃度僧人。莲花生和寂护来到吐蕃后。一方面把苯教众多的神祗都收归为佛教的护法神,诸如四魔女、四叉女、四神女被佛教收为十二丹玛,并吸收了苯教的许多仪规,形成了佛教在西藏的地方形式,陌生的佛教开始被藏族社会认识。在赤松德赞的主持下,在墨竹苏浦之江布园,佛本进行辩论,苯教失败,赞普将苯教徒流放到阿里,下令焚烧苯教经典,将苯教典籍抛入水中,镇于塔下,禁止苯教的杀牲祭祀等活人为死人的祈福仪式,强迫苯教徒改宗佛教,明令只准信佛,不准信本。对苯教采取坚决取缔的政策。导致了苯教史上的第二次大法难、苯教史家将止贡赞普灭苯至墀松德赞灭苯这个历史阶段叫做苯教的“中弘期”。但苯教毕仅是广泛流传在民间的宗教,它保留了许多民间原始的宗教礼仪习俗,这些宗教习俗巳溶入到藏民族的生活中。
(三)苯教后弘期(墀松德赞灭苯——吾都赞普时期)
由于苯教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在此后的100多年里未能复兴;大约在9——10世纪之间,3名尼泊尔香客在桑鸢寺意外地发现了大量的苯教经典,揭开了苯教复兴的帷幕。在苯教史上,三香客发现的经典被称作“北藏”。系苯教“后弘期”五大“伏藏”之一,并列其首。后又陆续发现并发掘出“南藏”、“卫藏”“康藏”和”新藏”。这五大“伏藏”文献在现在苯教文献中占很大的比重:18世纪时,安多嘉绒的苯教学者贡珠扎巴将其汇总编目。撰有《雍仲苯教遗训目录•十万日光》。19世纪后藏族学者尼玛丹增又重新编目。将其分成《丹珠尔》和《甘珠尔》两部,统称《苯教大藏经》。
至最末一代藏王吾都赞普(朗达玛)当政时代,(公元841——846年)是苯教的黄金时代。此时期,佛苯斗争再起。吾都赞普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第二次灭佛运动,苯教东山再起。当时曾在拉萨曲水铁索桥附近修建了一座苯教大寺,名为绛洋贡却寺。这座大寺不仅是西藏最大的寺院,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寺院。大寺建成后.其地方即因寺而得名。大寺在鼎盛时期,住有苯教徒三万余人。寺内开辟法苑.学习经典,盛沉空前。苯教史家将墀松德赞灭苯至今叫做苯教的“后弘期”。
此期间.出现的大量苯教经典,在理论上大大丰富了苯教的承传体系,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却不免受到了佛教的强烈影响。佛教作为外来的人为宗教,为了在藏区站稳脚根,也采取了投其所好的让步政策,先依附于藏区传统宗教文化,求其契合处,然后步步渗透的办法,并大量吸收、融汇了苯教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等信仰义理思想体系,融本为佛,佛教成为在西藏的地方形式。苯教则一方面向边远地区流播发展,同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形态在广袤的雪域大地盛行。佛苯之争最终形成了融佛苯教义精髓为一体的藏传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密宗。从此,以藏传佛教称谓为主流的藏族传统文化得以在雪域净土兴盛发展,千年一贯。这里虽然看不到辛•米沃且的活动情况,但佛本斗争的深度、广度,足以说明苯教和这位苯教师祖在藏族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深刻的影响。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留言唐卡编码以及您接收邮件的电子邮箱地址,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